国内服装高级定制 现实没有想象的美好

 公司新闻    |      2016-02-28
继2014年上半年持续不断的“关店潮”之后,负增长开始成为困扰服装零售行业的一大隐患。于是,众多本土服装品牌将目光投向了以“一对一”服务为经营模式的定制业务,希望能够缓解危机。然而,由于目前国内的服装高级定制市场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人才短缺问题突出,导致整个产业链条不完善,存在消费体验差、无法完全实现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只有概念没有实质设计等问题,这导致其定制水准与国际品牌相比差距明显。

本土品牌扎堆推定制业务

在“关店潮”的影响下,很多本土服装品牌意识到,规模化的成衣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消费需求,于是相继推出了高级定制业务。



近日,雅戈尔旗下的主打高级定制品牌MAYOR与全球著名面料供应商 LANIFICIO F.LLI CERRUTIDAL1881签下战略合作协议,此举进一步提升了MAYOR品牌在服装高级定制领域的地位。此外,杉杉服装与英国王室顶级洋服品牌亨利百利也将在技术、工艺、文化理念上展开全方位合作,把高级定制业务带上一个全新的高度;报喜鸟品牌在全国开设的首家全品类定制服装店目前已入驻吉林通化,正式面向市场推广定制业务;七匹狼“名士堂”的高级定制业务开始正式进驻终端门店;希努尔也推出了自己的高级定制品牌“普兰尼奥”。

国内外品牌定制水准差异大

尽管国内提供高级定制业务的品牌数量在不断增多,但与国外服装品牌的高级定制业务相比,实力尚显不足。“我曾尝试定制国内品牌的服装,价格虽然比国外的定制品牌低很多,但总体感觉与国外品牌差距明显。”在IT公司就职的刘涛说,对比了国内外定制服装的款式后他发现,国内的定制服装仅停留在向消费者传达概念的层面,尚不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刘涛认为,这是缺乏专业人才而导致的,并且这个问题已成为国内服装定制行业的软肋。

刘涛为记者举例道,以定制西服为例,国外服装品牌的设计师在设计前会采集消费者的动作尺寸、静立尺寸、步履宽度、习惯性姿势等数据,而国内的大部分设计师只是为消费者简单地测量袖长、裤长、胸围等基础数据。此外,在测量方式上,国外的服装品牌通常由工艺师来人工测量,而国内的部分服装品牌则是用3D人体测量仪器来测量,后者虽然更快捷,但由于机器执行的是统一程序,会导致对细节数据的测量没有人工测量准确。刘涛认为,用机器测量会导致服装缺乏个性化元素。“如果不管到哪个品牌定制服装都用机器测量尺寸,那么制作出来的衣服肯定还是一个样,也谈不上个性化定制了。”

除此之外,国内定制服装品牌在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上也存在差异。刘涛对记者表示,他在国外品牌定制服装时,设计师常会询问有关年龄、职业、使用场合以及喜欢的颜色、面料、扣子、图案等个性问题,甚至会找来一些照片让消费者看效果,最后再制定设计方案并提出建议。而国内的设计师仅会提出一些关于需求和使用场合的基本问题,并且不会为消费者提出太多建议。“在设计服装方面,恐怕大部分消费者都是外行,因此他们提出的需求有时未必适合自己,若设计师不从专业角度提出建议的话,那么定制出来的衣服就有可能影响效果。”

另据刘涛介绍,辅料供应不足也影响了国内定制服装的水准。“我会根据不同的场合,为西服左袖口的第二个扣子设计专属LOGO,国内的服装定制品牌就无法实现这一需求。”刘涛说,国外的服装定制品牌会根据消费者对纽扣的创意需求而专门定制,但在国内,没有厂家愿意单独生产这些独特的扣子。

储备专业人才最关键

目前,国内的服装业对高级定制并没有十分清晰的概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教授肖文陵表示,高级定制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通过个性化的量体裁衣、设计及手工缝制,形成独一无二、令消费者完全满意的服装。这类服装的特点是奢华、小众、个性化、费用高、面料考究、注重细节。现在,国内服装行业通常意义上的定制有两种:一种是针对工装,如企事业单位成批购买的款式统一的服装;另一种是部分服装品牌推出的利用三维技术在较短时间内为消费者提供的个性化服务。更准确地说,这是一种非标准化的批量生产方式。

“非标准化批量生产方式虽然可借助资本力量开店,也为品牌带来了知名度和销量,但这并非是真正的服装高级定制理念。高级定制产品应该让消费者有一种‘一衣难求’的感觉。”在时尚产业投资人尚欣雨看来,服装高级定制考验的是设计师、工艺师在对品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抓住消费者需求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品牌商家和消费者双赢。

尚欣雨进一步指出,尽管我国的服装定制产业正在向奢侈品方向迈进,但其无论是品牌知名度、国际化程度还是专业化程度,都与国际大品牌有着一定差距。因此,国内的高级定制品牌要想真正与国际接轨,就必须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储备,这样方能保持后续发展的实力。